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生命线,也是各方文化交融荟萃的大通道。淮安作为大运河上南北交通的襟喉之地,千年来官商民众在此进行着不同文化的汇聚交融,在此形成了一个聚集着儒、佛、道中国三大宗教的文化中心,为吴承恩晚年在家乡创作千古名著《西游记》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文化源泉。
《西游记》中有多处关于佛教寺院的描述,其中尤以镇海禅林寺、观音禅院、宝林禅寺的描写最为详实。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那么《西游记》中第“八十回”“八十一回”出现的镇海禅林寺,“镇海”寺名源自于家乡淮安哪座寺庙呢?
隆庆五年(1571),漕运总督王宗沐在淮安筹备试行漕粮海运工作,其“海运七事”中“崇祀典”基础工作就是敕建一批保佑海运平安的大型建筑。柳淮关厢(今下关),位于运河与淮(黄)河交汇点末口,仁义二坝雄踞在此仅限漕船官船盘坝通行,承载着国家经济命脉,谓“漕运津梁”。朝廷为镇住东海上的风浪与镇压来自东瀛的倭寇,选址在柳淮关厢海口筑镇海金神庙(妈祖庙)、中市口筑镇海中枢牌坊、东乡筑望海楼。期间,柳淮关厢将辖下的东庄命名为镇海庄,此庄名一直沿用至今。
建成后的镇海金神庙,“为内外台门二,前后厅堂、寝殿凡八楹,而左右夹室、斋房与之相称”,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同期,翰林院编修陈栋撰的《淮郡镇海金神庙记》中“龙之莫测于水也,舟之虞于风也。漕海者所畏也。然龙于五行属乙,洎巽风皆木也。木畏金,吾从其畏厌之,可无患。于是乎创镇海金神庙”,讲明了镇海金神庙庙名的缘由。据淮安市地方志办公室原副主任陈凤雏称:“此庙乃明代淮安府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妈祖庙。”
隆庆六年(1572)三月十八日,漕运总督府在镇海金神庙举行漕粮海运首航盛大祭祀典礼,300艘海船、300位水手云集,满载12万石漕粮,淮安府各官员到场,王宗沐亲自“奉牲玉以祷”。至五月十九日船粮人平安抵达天津港,漕粮海运首航取得圆满成功。
隆庆七年(1573),漕粮海运因故告停,朝廷敕建的镇海金神庙降格为地方普通寺庙。从此庙里有编制的门子“常川看守”下岗,有额定经费“买办猪羊祭品”的仪式停办,“每岁开船漕司亲行致祭”的典礼取消。但府县每年在海神庙农历四月初十开办盛大庙会,举行迎接海王神升坛南巡仪式,亦只维持数年。据淮安文史专家徐爱明称:“时海神庙会乃淮安府最热闹的庙会之一。”
后海神庙因年久失修,逐渐倒塌。庙砖庙瓦散落民间,海神庙遗址只留下一个高台土堆,下关人几百年来一直成为“金神堆”,到近代以讹传讹为“金小堆”(位于在今天的御景城一期),直至2013年下关整体拆迁彻底消失。
隆庆四年(1570)至万历十年(1582),这段时期,正是吴承恩辞官回乡创作完成长篇神怪小说《西游记》后去世时期。这段时期,也是镇海金神庙从筹建、漕粮海运首航祭祀大典、举行海神庙会由盛到衰时期。这些在淮安府影响深远的大事件,吴承恩作为正在创作《西游记》作者,家乡这些典型的宗教文化活动,吴承恩作为淮安名士不可能没有受邀或自行参与。更何况吴承恩的家距镇海金神庙近在咫尺仅二里路。
自清代以来,下关民间一直相传:吴承恩多次来过我们下关,《西游记》中的镇海禅寺就是写的是下关镇海金神庙。他受邀为《山阳陆氏家谱》写序时还来到下关陆氏做过客。
可以说,吴承恩全程见证参与了镇海金神庙由盛到衰的变化,今天我们才有机会在《西游记》中“第八十回”看到镇海金神庙的历史变迁。想当年“青砖砌就彩云墙,绿瓦盖成琉璃殿。黄金装圣像,白玉造阶台。大雄殿上舞青光,毗罗阁下生锐气。”看如今“多年古刹没人修,狼狈凋零倒更休。猛风吹裂伽蓝面,大雨浇残佛象头。金刚跌损随淋洒,土地无房夜不收。更有两般堪叹处,铜钟着地没悬楼。”
残酷的社会现实认识,吴承恩叹着自己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他借景抒情悲凉地写道:“也曾悬挂高楼吼,也曾鸣远彩梁声。也曾鸡啼就报晓,也曾天晚送黄昏。不知化铜的道人归何处,铸铜匠作那边存。想他二命归阴府,他无踪迹你无声。”
据考证,明万历之前全国仅有一座取名“镇海”名称的祠堂寺庙,就是镇海金神庙。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对镇海禅林寺内容的描述,就是记录着家乡镇海金神庙的历史演变。因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描写的寺院基本上都是禅宗寺院,所以将镇海金神庙的仙换作镇海禅林寺的神。吴承恩在《西游记》作品中“第八十回”“第八十一回”的寺院定名为镇海禅林寺,只取镇海金神庙的“镇海”二字,是完全符合吴承恩在创作时,始终遵循着“文学是对现实生活进行了概括和提炼,它的素材来自于现实生活”的主旨。
作者简介:
王爱兵,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商学院大学生青年志愿项目指导员、淮安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淮安区刘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办公室副主任、淮安区吴承恩文化研究会执行秘书长、淮安区融媒体中心下关新闻工作站负责人、淮安区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区评论家协会会员。
2009年起作为特邀嘉宾,做客中央电视台《12.4法律动车行》、东方卫视《东方夜时空》、江西卫视《深度观察》等栏目组的节目录制。2016年成功策划全案实施《下关史话》众筹项目,被业界权威认定为“国内首起众筹编史案例”。2019年起成功策划全案实施“仁义下关主题文化社区”“忠孝金牛主题文化村”“忠勇朱庄主题文化村”项目。2020年获得“淮安市十佳好网民”荣誉称号。
运营机构:《淮安城市网》编委会
法律顾问:北京盈科(淮安)律师事务所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工信部ICP备案号:苏ICP备18018716号-2
网安备案号:苏公网安备32081202000208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苏)字第03316号
Copyright ©2019-2025 《淮安城市网》编委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