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1705-1758)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山东潍坊昌邑人;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御医。据黄元御在其著作中自序及淮安民间传说,清乾隆年间黄元御曾多次在淮安府山阳县著书行医授徒会友。
2025年6月中旬,潍坊市昌邑市政协委员、黄元御九世孙黄庆伟计划发起“寻迹先祖黄元御 重走医宗悬壶——2025中国行”活动,其中南行第一站首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的——淮安区”。期间,黄庆伟与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主任、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王爱兵频繁联系,请求给与“进一步深挖黄元御在淮故事,帮助筹办在淮期间系列活动”的支持。王爱兵第一时间与淮安区、清江浦区相关单位领导和文史专家、爱好者联系,开展查阅《淮安府志》《山阳县志》中有关黄元御的记载,搜集整理有关黄元御在淮民间传说,制定“御医”黄元御后人来淮的各项活动筹备方案。
2025年7月2日,黄庆伟与潍坊市昌邑市都昌街道黄家辛戈村党支部书记、黄元御九世孙黄复林,中医非遗传承人、黄元御十世孙黄官善“御医”黄元御后人一行数十人在家乡各级领导的支持与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在黄元御文化广场成功举行“寻迹先祖黄元御 重走医宗悬壶——2025中国行”启动式。当晚,“御医”黄元御后人一行奔赴千里从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专程来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得到王爱兵、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河下分会执行会长张洪斌等热烈欢迎。
2025年7月3日,由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指导、昌邑市都昌街道黄家辛戈村、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河下分会/下关分会联合主办、淮安城市网承办的“探寻‘御医’黄元御在淮踪迹 ”系列活动在淮安拉开帷幕。“御医”黄元御后人“潍坊市昌邑市都昌街道黄家辛戈村党支部书记、黄元御九世孙黄复林,潍坊市昌邑市政协委员、黄元御九世孙黄庆伟,中医非遗传承人、黄元御十世孙黄官善”在王爱兵与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河下分会副会长、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蔡国华、“下关王氏口疮散第七代传承人”王勇带领下,按照计划前往“四个站点”探迹寻踪。
8:00:到达淮安探迹第一站,下关王氏中医馆(位于淮安区淮城街道香溢花城小区)。“御医”黄元御后人一行观摩“王氏传承人传承谱系”,访谈“下关王氏口疮散第七代传承人”王勇,了解“黄元御与下关王氏口疮散的渊源和在淮传承280年之现状”。
9:00,到达淮安探迹第二站,江南河道总督部院(位于清江浦区清晏园)。“御医”黄元御后人一行观摩“六世祖黄福画像”,了解其淮治水功绩;寻找“黄元御在淮著书旧址”,了解其在淮著《四圣悬枢》的故事。期间,清晏园副主任韩玉喜、清晏园办公室主任王源翔亲自接待,清晏园讲解员李芳负责讲解。
10:30,到达淮安探迹第三站,河北刘氏中医馆旧址(位于淮安区河下街道河北老街)。“御医”黄元御后人一行观看清末民国期间的刘氏中医馆东里坊旧址、新中国之后的刘氏中医馆西里坊旧址,沿街走访老人,了解黄元御在此著书会友、行医授徒的传说。期间,“张氏中医宅”文物安全管理员张寰陪同。
11:00,到达淮安探迹第四站,吴鞠通中医馆(位于淮安区河下古镇)“御医”黄元御后人一行观摩“山阳医派传承发展史”,了解清乾隆年间黄元御在什么背景下,为什么选择在淮安府山阳县淮著书会友、行医授徒?源起汉代的山阳医派与黄元御之间医学医术的相互影响是什么?期间,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河下分会执行会长张洪斌陪同。
15:00,“御医”黄元御后人一行来到陈铎会客厅(淮安区河下古镇),参加“探寻‘御医’黄元御在淮足迹座谈会”。
座谈会伊始,先后播放了7月2日上午在昌邑市黄元御文化广场举行的“寻迹先祖黄元御 重走医宗悬壶——2025中国行”启动式短视频、7月3日上午在淮安举行的“探寻‘御医’黄元御在淮踪迹 ”系列活动短视频。
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下关分会副会长江崇其,作为山阳名医江杏农后人,年逾七旬的他回顾了早年听闻“下关王氏口疮散,源自‘御医’黄元御”的传闻。
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下关分会执行会长、《下关史话》主编陈勇,回忆了“2013年采访原淮安市板闸医院院长、《淮山名医刘金方》一文作者田富生时,其谈到曾听闻黄元御在河下镇盐河北刘氏中医馆行医”的经过。
“下关王氏口疮散第七代传承人”王勇讲述了“其历经七代人口口相传,王氏先祖清末在河下镇盐河北刘氏中医馆,跟随黄元御传人习医学徒”的传说。
“河下镇是山阳医派的主要发源地。”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河下分会执行会长、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张洪斌说。
“目前,黄元御与山阳医派关系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下一步我们要深入挖掘。”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河下分会副会长、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将如是说。
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河下分会副会长赵庆生在浅谈《乾隆御医黄元御游幕山阳的推论》中认为“考察山阳、走近山阳并与山阳医派同切磋、共交流,成为黄元御的追求。我想,这是黄元御与山阳缘分的动因。”
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市/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解军指出:“查阅《淮安府志》《山阳县志》均无黄元御在淮文字记载,但自古文人和名医皆交往密切,下一步工作可以从同时期名人留下的诗词作品中寻找佐证。”
淮安区文史资料研究中心主任、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叶占鳌在总结时指出:“掌故是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丰富我们对相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了解,黄元御在其著作中的自叙和流传在淮安的遗闻轶事填补着黄元御在淮安这段历史的空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黄元御在淮期间的历史场景。”
在文化交流环节,昌邑市政协委员、黄元御九世孙黄庆伟,昌邑市都昌街道黄家辛戈村党支部书记、黄元御九世孙黄复林,中医非遗传承人、黄元御十世孙黄官善作为黄氏后人代表,特向“下关王氏口疮散第七代传承人”王勇赠送“黄元御铜像”一尊,王勇回赠由淮安著名书法家李锡贵亲书的《杏林遗淮上》墨宝一幅。期间,双方还互赠《新校 四圣悬枢 玉楸药解》《大御医》《下关史话》等有关黄元御研究内容的书籍,及赵庆生撰诗蔡国华书写的《话说乾隆御医黄元御》墨宝一幅。
会议由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主任、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王爱兵主持。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河下分会副会长、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蔡国华,河下分会办公室副主任陈军参加会议。
2025年7月3日,“御医”黄元御后人一行来到河下古镇老虎灶茶社(原笪氏中医馆),参加“研学山阳妙悟岐黄 闲话‘御医’黄元御的十年淮安情”茶话会。
茶话会对7月2日“探寻‘御医’黄元御在淮踪迹系列活动”与“探寻‘御医’黄元御在淮足迹座谈会”成果进行总结,一致认为掌故是历史的活化石,黄元御作为历史人物有自叙,有近现代人的口述,有官方主流媒体的报道等形式记录和传承历史细节,成为接近真实历史场景的重要参考。双方形成三个共识:一依据黄元御在其学术著作《四圣悬枢》自序及《黄元御年谱》记载,黄元御在清乾隆六年至十六年(1741——1751)十年期间,曾6次往返寄居在淮安府山阳县清江浦镇(江南河道总督部院)著书;二依据“山阳医派”近现代传承人殷大彰、江崇其在“淮安文史网”等新媒体著文、下关王氏口疮散第七代传承人王勇“下关王氏口疮散历七代280年传承,源自黄元御传授”口述、淮安文史爱好者陈勇、王爱兵等发表在《淮安日报》《淮海晚报》《淮安区报》《下关史话》等市/区级等主流媒体资料,“清乾隆年间,黄元御曾数次在淮安府山阳县治下河北镇、河下镇、清江浦镇等处著书行医、授徒会友”的传闻,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三依据黄元御一生著作14部,皆是其清乾隆六年(1741)后完成为主,黄元御主要著作大都是在淮安府山阳县10年研学期间及之后融会贯通完成。
据此,双方认为:我们淮安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上,是明清时期的中国运河四大都市之一,是山阳医派主要发源地,是黄元御在淮期间、离淮之后集毕生所学,著成《四圣悬枢》等经典医学著作,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淮安,是黄元御医学思想形成一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诞生地,更是黄元御人生关键转折点的地理坐标和实践舞台之一。同时,自清乾隆之后,黄元御学术也对山阳医派形成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与潜移默化的转化。
活动由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主任、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王爱兵主持。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河下分会副会长赵庆生,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河下分会执行会长、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张洪斌,河下分会办公室副主任、殷红军、陈军参加活动。(文:王爱兵 图:蔡国华 薛志远)
运营机构:《淮安城市网》编委会
法律顾问:北京盈科(淮安)律师事务所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工信部ICP备案号:苏ICP备18018716号-2
网安备案号:苏公网安备32081202000208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苏)字第03316号
Copyright ©2019-2025 《淮安城市网》编委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