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庭:80后技师领衔项目技术攻关百余项 助企增效3000万

2025-09-18
来源:淮安城市网

眉头.png

【人物简介】

朱玉庭,男,汉族,1983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江苏双环齿轮有限公司精密成形中心副主任,受聘高级技师。

【事迹简介】

2014年,专业技术娴熟的朱玉庭入职“双环”精密成型分厂,他悉心向员工传授技艺,先后为公司培养出5个高级技师、9个中级技师、20多个调试工程师。他勇于创新,带领团队刻苦钻研技术难题,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先后推广应用前沿技术10多项,领衔完成公司交办的近百项产品技术攻坚、设备项目攻关任务,其个人和团队先后获得70多项国家专利,累计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000万元。2017年,获评淮安市劳动模范,2021年荣获“江苏省文明职工”“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202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微信图片_20250918135921_371_4.jpg

【事迹材料】

“80后”的朱玉庭是淮安市淮安区人,高考落榜后,朱玉庭只身前往南京打工,建筑工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一干就是两年半。逆境总能给人磨炼的机会,两年多的建筑小工经历,培养了朱玉庭克难攻坚、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帮助他实现了从操作工到技术员,再到工程师的跃升。

攻坚克难敢啃“硬骨头”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这是朱玉庭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专业齿轮散件制造知名企业,在行业内处于领军地位。自2014年入职以来,朱玉庭以匠心致敬初心,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善啃“硬骨头”,成为公司克难攻坚的“主攻手”。

2016年公司实施自动化车间项目建设,其中精密车床加工出现的“断屑”问题,阻碍了项目前行的步伐,如果“断屑”问题不解决,项目就会“腰斩”。朱玉庭主动请缨,吃住在车间,钻研半个月攻克了难关。

不仅如此,朱玉庭还借攻克“断屑”问题之机,通过对刃具的重新选型,使项目刃具成本费用较过去降低62.8%,仅半年时间为公司节约成本近50万元,这一创新举措也为该项目夺得公司重大攻关项目一等奖立下头功。此后,公司对他委以重任,将一道又一道难题交给他,都被他一一攻克。

企业上马的“岱摩斯”项目,由于产品精度要求高,产品精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良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产品的正常交付,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困境,朱玉庭拿出敢啃“硬骨头”的磨功,从项目工装设计入手,细致入微寻根源,并对走刀路径进行了优化,最终使产品不良率由10%降至0.3%。

美桥D2轴类件项目,朱玉庭提出工程变更取消轴类件中心孔,申请将铣打加粗车的工艺变更为粗车两道序加工,使轴类件单件加工成本降低1.8元,一年节约金额近50万元。2017年下半年,公司实施的“麦格纳”项目,产品需求出现“井喷”现象,企业的实际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新订购生产设备交付期又太长。在这紧急关头,朱玉庭再次临危受命,千方百计对产品加工工序进行持续优化,将其中两大类产品的平均生产效率提升23%,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微信图片_20250918135920_369_4.jpg

技术革新争做“排头兵”

朱玉庭认为,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重复劳动的机器,要善于观察善于总结,才能碰撞出新思路、新想法。正是基于这种理念,他将自己学到的技术、掌握的技能,全部运用到为公司搞革新、创效益之中。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尽管非科班出身,朱玉庭靠自己勤于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硬是自学通过了PMP等多个专项技术认证,其个人及团队先后获得40多项国家专利,成为企业技术革新的行家里手。

2017年,朱玉庭被评为淮安市劳动模范,为了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市区两级工会以他名字在江苏双环齿轮有限公司成立了“朱玉庭创新工作室”。在工作室机制的推动下,公司技术革新捷报频传,如大众项目、福特齿圈、混动和纯电项目、麦格纳MEB新能源项目、采埃孚奔驰项目、坦迪斯空心轴及TSL3DU纯电等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开发,使企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福特项目中,朱玉庭领衔技术攻关,通过增加毛坯装夹工序端面气密检测,加入点检表进行开班前点检的方式,减少余量的同时杜绝了过程中未加机的现象,仅2017年一年就为企业节约材料成本200万元;在变速箱带端齿类齿圈开发项目中,他率先在国内同行中设计出新型端齿旋分加工整体式三面倒角刀片,彻底解决了过去久攻不下的“毛刺”问题,并申报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朱玉庭及其技术团队所发明的“新能源乘用车电动传动系统用主减速齿轮锻造工艺”,颠覆以往技术的束缚,一年为公司节省材料费400多万元。

种种创新成果的诞生,助力“朱玉庭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功获评“淮安市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微信图片_20250918135921_370_4.jpg

传经授技勇当“名教头”

“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但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只有依靠传承,才能让一群人跑得更远。”作为技术骨干,朱玉庭将自己勤学苦练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人,他像一只“领头雁”,带出了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被员工们亲切地称为“名教头”。

谈到朱玉庭的技能传授风格,江苏双环精车分厂高级技师郭勤虎感受很深:“朱工手把手带我们,不厌烦、不藏私。他教我们技术时,很多时候并不是直接给我们灌输如何操作,而是帮助我们找思路想办法。”

“人才培育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特聘讲师”的朱玉庭,无私奉献,真诚施教,将自己10多年的从业技能倾囊相授。

为了让职工听得懂、记得住、学得进,切实保证教学效果,朱玉庭常常牺牲睡觉时间,在课件上修过来、改过去,伏案到深夜一两点,每每总是熬红了眼。完成阶段性授课任务后,他又加班加点、精心为学员赶制考题,科学地对职工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批改试卷,他并不是简单地打个对错、记个分了之,而是对错题进行逐一分析,逐个辅导,直到职工熟知、掌握为止。

近年来,朱玉庭先后为公司培养出5个高级技师、9个中级技师、20多个调试工程师,打造了企业“群雁”齐飞的人才矩阵,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构筑了人才优势。

平时,朱玉庭除了向科室职工进行“传帮带”,每年还创新开展团队成员“技能评价”,与升职加薪挂钩,倒逼团队成员不断进步提升。同时,他还积极鼓励团队人员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帮助他们分析总结。

“不放手让他们去做,那他们怎么成长?”在朱玉庭的培养带领下,部分团队成员迅速成长为优秀的项目工程师,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力量,朱玉庭和团队累计完成近百项产品技术攻坚、设备项目攻关任务,先后推广应用10多项前沿技术,其个人和团队先后获得70项国家发明专利,他所主导的技改项目累计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000万元。

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对技术的热爱,对创新的执着,朱玉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展现了新时代产业一线技术人才的良好风貌,成为精密制造行业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图文展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主办单位:《淮安城市网》编委会

法律顾问:北京盈科(淮安)律师事务所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工信部‍ICP备案号:苏ICP备18018716号-2

网安备案号:‍‍公网安备32081202000208

‍‍‍国家版权局:国作登字-2023-F-0012856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30868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苏)字第03316号

Copyright ©2019-2025 《淮安城市网》编委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