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林:关于韩信故居

王福林
2024-08-26
来源:淮安城市网

眉头.png

我编写的《韩信故里不是码头镇》在网络上发布后,有个群友对我说:“淮阴码头镇有韩信的故居,而淮安没有。”意思是想告诉我,有故居的地方才叫故里。

故居是故居,故里是故里。故居是指曾经居住过的房子。故里是指故乡、老家。

一、为什么淮安没有韩信故居?

我在《淮阴侯韩信身世探析》一文中曾经说:“我分析推断,韩信他父亲这一支脉,很可能就是在楚国第四次迁都寿春(前241年)后,由西向东逃难的,因为楚国的都城离他们越来越近了。韩信大约是前231年出生的,他的父母很可能是在他出生后,抱着他离开故土,逃迁到邗沟边的山阳城淮阴市落户的,所以他们人地两生,无亲无故。”

在《韩信的祖籍是临淮》一文中,进一步阐述了:“据史料记载,韩信就是出生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约是在前231年,他出生后的第二年(前230年),秦国就打败韩国,战火已经烧到了楚国的边境。”就是在这个时候,“韩信随父母迁居山阳城,成了山阳城的外来户,人地两生,无亲无故,过着贫困的生活。”

在这两篇文章中,都没有交待,韩信随着父母逃难到山阳城后,他们一家三口人住在哪里。的确是我写作时没有想到的。司马迁老前辈在《淮阴侯列传》中也没有提及韩信一家人住在哪里。

韩信父亲是一个没落贵族,逃避战乱来到山阳,不会带来多少钱财,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更不可能购置房产。只能够租赁房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韩信自前230年隨父母来到山阳,到前209年佩剑从军离开山阳,在山阳城生活了21年。在这期间,他在租赁的房屋里,受到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在租赁的房屋里,送走了父母,过着贫苦的生活。在这期间,他经受了当地歹徒的胯下之辱,他常寄食于南昌亭长家,受到冷漠和鄙视。他垂钓于城下,得到漂母的恩惠。

韩信受父母教育,熟读兵书,从父亲那里知道了历史变迁,亲身经历了动荡年代,到二十岁前后,他已经胸怀大志,有安邦治国的宏愿了。他在等待时机,来到河边,学西周姜尚(姜子牙)在渭水边直钩垂钓,期望也能遇到周文王那样的贤君,好施展他的雄才大略。

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韩信佩剑从军,投身项梁的西楚军。离开了使他长大成人的故乡,离开了那栋他住了二十年,但不属于他的茅草房。

据《列传》载:“汉五年(前202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韩信当了楚王后,没有回过山阳(淮安),没有为自己修建故居,因为在山阳城就没有一点点属于他的房产。在我国封建社会,你在朝廷当了官,只有你自己出资回家修缮故居,当地政府是不会为你修建故居的。不像现在。

另据《列传》载:汉六年(前201年),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高祖采纳了陈平的计谋,在陈县命武士捆绑了韩信,并随车押回洛阳。到洛阳后,高祖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因为韩信当年是从淮阴县(秦始皇以山阳城为治所的淮阴县)佩剑从军的,所以,高祖封韩信为淮阴侯,并赐淮阴侯国(包括淮阴县及其以西、淮河以南的大片土地)。韩信的故乡,虽然被封为淮阴侯国,但他被软禁在洛阳,也没有回淮阴建筑他的故居,地方政府更不会为一个有谋反嫌疑的人,建造故居的。

再据《列传》载:汉十一年(前196年),吕后与萧和谋划,诱骗韩信入宫,以谋反罪名,将韩信杀死于长乐宫中。并诛杀韩信三族,废除淮阴侯国。在这种情况下,淮阴城内,租赁房屋给韩信居住的房东,他会对外声张吗?

老山阳(淮安)没有韩信的故居是对的,是历史的自然,现在的淮安人没有胡编乱造,建韩信故居,这是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具体表现。

二、码头镇的韩信故居是现代人建造的

策划编造“韩信是码头镇人”的剧作家们,是一群很不简单的人,歪点子很多,他们策划的内容考虑得很全面。

1、他们首先策划如何将淮阴县这顶帽子戴到码头镇的头上,这样一来,所有韩信的资源都是码头镇的了。为了要证明秦始皇灭楚后,置淮阴县,县治是在码头镇,他们把一个废弃了的旧城垣,说成是甘罗建造的甘罗城。本人已经在《所谓的“甘罗城”不是甘罗建造》和《甘罗城是人为编造的故事》两篇文章中,已经将甘罗城的真像说得很清楚了。在《秦王灭楚,置淮阴县,县治在哪里?》和《请你当一回秦始皇》两篇文章中,也已经把淮阴县治所在那里,说得清清楚楚了。秦始皇置淮阴县,县治所只会选在山阳城,绝对不会选在码头镇。

2、他们接着美化码头镇,在镇上建筑了一条安澜街,街首砖砌一座“安澜马头镇牌楼”,正面书写“安澜马头镇”,背面书写“瑶池西望”。安澜街的中段建筑一条官巷,官巷东头门楼正面书写“马头官巷”,背面书写“控引淮泗”,官巷西头门楼内面书写“韩侯故里”,外面书写“襟带河湖”。

微信截图_20240826181429.png

从牌楼的建材和上面的文字,就告诉人们,这不是什么历史文化遗存,这是现代建筑:

(1)建筑用砖,全是24规格的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规定的制砖标准。民国十六年(1927年)用的砖,还是清朝时期的制砖标准。

(2)牌楼上文字排列是错误的,是现代人不懂得排列规矩造成的,不应该把“中华民国”,写成“民国中华”。

(3)民国十六年(1927年)时,码头镇还不曾改叫马头镇。马头镇是2018年撤销码头镇、吴城镇凌桥乡,才设立的。

(4)严格地讲,官巷西牌楼,“韩侯故里”应该书写在临河面朝西,“襟带河湖”应该书写在巷内面向东。

(5)“安澜”这个名字是现在起的。竖看历史,2000多年来,码头镇何时安澜过吗?

(6)优秀历史建筑的牌匾是谁授予的?优秀在哪里?历史在哪里?令人不解。

3、他们经过周密的策划后,在码头镇还建设了规模很大的“韩信故里公园”,公园里建设了“淮阴侯庙”、开挖了“韩信湖”,湖上建筑了三面临水的水榭“钓鱼台”,湖旁建筑了四角亭“胯下桥”等等。

微信截图_20240826181442.png

我在《韩信故里不是码头镇》一文中,已经对“钓鱼台”“胯下桥”等做了剖析,此处不再赘述。

4、策划者还在码头镇东南建设了规模很大的漂母祠墓景区,我在《建造祠墓祭祀漂母无可厚非》和《漂母饭信与漂母墓》两篇文章中,已经告诉世人建筑在泰山村(现在人起的名字)乱葬坑上的漂母大墓,是假墓,根本不是饭信漂母的原始墓葬。

微信截图_20240826181519.png

5、他们没有忘记韩信的母亲,有韩母才有韩信。于是就找了一座无名大墓,说是韩信母亲衣冠冢。据淮安市清江浦区人民检察院正式对外发布:淮安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有关专家表示,警方追缴的青铜编钟表明,过往的考证或有误,“韩母墓”并非韩信母亲衣冠冢,被盗后,经公安部门鉴定,那不是韩母墓,那是战国时期一座列侯墓葬。

实在令人气愤,这群策划者,竟然把一座无名墓葬说成是“韩信母亲衣冠冢”,他们在山阴水阴的怀抱里,灵魂也“阴”了,为了编写韩信是码头镇人的剧本,使这位伟大的母亲,在她死后2000多年,英名还遭到沾污,“韩母墓是假墓”。蒙骗了淮安市文物管理部门,使他们把一座战国时期的列侯墓葬,定性为“韩信母亲衣冠冢”,还定为淮安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策划者们想得很全面,没有忘掉建“韩信故居”,在他们认为,有故居才能称得上说故里。于是在官巷里建起了“韩信故居”大院。本人没有到过“韩信故居”考察,从图片上看,院落还不小。

司马迁前辈在《淮阴侯列传》中告诉我,韩信童年一家就是三口人,父母去世后,就剩韩信一人。试问:韩信一家三口人什么时候在这大院里住过?

图片1.png

如果说韩信小时候曾在这个院子里生活过,韩信父母死后,他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孤儿,韩氏家族的人不会不管他的生计。韩信受歹徒欺辱于胯下,韩氏家族的人对这奇耻大辱也不会不过问。然而,这与司马迁前辈在《淮阴侯列传》中记载的史实完全相背。说明韩信从来就没有在这儿生活过。

从第一部分“为什么淮安没有韩信故居”中得知:韩信从前209年佩剑从军到前196年被吕后杀害于长乐宫中,前后13年,韩信没有回过山阳(淮安),更没有到过码头镇。

码头镇的“韩信故居”与韩信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是策划者为了说“韩信故居”在码头镇,所以码头镇是“韩信故里”而建筑的。(王福林)

眉尾.gif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插件代码
图文展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运营机构:江苏嘉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盈科(淮安)律师事务所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工信部‍ICP备案号:苏ICP备18018716号-2

网安备案号:‍‍公网安备32081202000208

‍‍‍国家版权局:国作登字-2023-F-0012856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30868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苏)字第03316号

Copyright ©2019-2023 江苏嘉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